李金福对自己的手下说了几句话,手下赶紧跑出去了。
李金福对姜停说道:“欠条我现在就可以去拿,但五十两一定是要给的,这里三十五两,还差十五两。”
说着,他掂量了一下手上的银子,一脸得瑟。
等了一会之后,李金福的手下将欠条拿过来了,李金福扫了一眼欠条上面的内容,眼珠子一转,对姜停说道:“五十两银子,欠条就在这里,若你不给,这欠条你也别想拿到。”
姜停冷眼看着李金福:“欠条上面写着多少钱,利息多少,给我看,不然我怎么知道?”
李金福一摆手:“反正你给钱就是了,五十两银子一分不能少,不然我不会给欠条给你!”
姜停看着李金福耍赖的样子,只是冷呵一声,说道:“李金福,你还真以为这下河村上河村没有王法了吗?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欠条上写了多少,我们还多少,你还想多拿?那好啊,拿上你的欠条,咱就到县令大人那里掰扯掰扯!”
李金福一听,脸色阴沉了不少,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没有唬住姜停,若姜停给了五十两,他完全可以说姜停是主动付多给利息的。
可现在唬不住他了,李金福知道,这件事情再不甘心也只能这样。
他咬着牙,看了看手上的三十五两,最终将欠条丢给了姜停。
姜停抓住欠条,看了看上面的内容,脸色满是不善,死死盯着李金福。
这欠条上面早已经写明了,借三十两,利息五两,借两年。
李金福明显就想骗多一些钱!
李金福抱着银子,哼了一声:“姜停,你给我等着,不要以为事情就这样算了!”
姜停冷漠道:“给我滚吧!”
李金福灰溜溜离开了。
姜停去将谢梧桐母女扶起来,然后将欠条交到谢梧桐手上,换成了笑脸:“梧桐你没事吧?”
谢梧桐梨花带雨,看着欠条落到自己手上,眼泪更是泉涌般流出来。
她给姜停跪下,磕头说道:“小叔,若不是你的话,我今日便要死在这里了。”
姜停拍了拍谢梧桐的肩膀:“没事了,一切都有我呢。”
说着看向谢舒予:“还不赶紧带你娘回房间里休息?”
谢舒予赶紧扶着谢梧桐进了房子,其他村民看着姜停,表情复杂。
姜停指了指祠堂:“有什么事情都去祠堂里说吧,而且我也有一些事情要和你们说。”
众人这才鱼涌而出,离开了谢梧桐的院子。
祠堂里……
姜停将家里的三十两加上包袱里还剩下的六十五两放在桌子上,扫了一眼下方的村民们。
姜大牛第一个站出来说道:“小叔公,你这样不对啊,帮谢梧桐还了三十五两,那可是三十五两吧,而且这里面还有我们抽奖摆摊赚到的钱。”
姜大牛身边,同样是参加了摆摊生意的姜涛站起来,拍桌子不忿道:“小叔公,三十五两发给我们不好吗?为啥要这样白白送人?”
姜停听着下方村民们的话,也看到了他们不解的目光。
他知道,就算自己一而再地强调,谢梧桐虽然是外姓,但也属于村子里的一份子。
可村民们骨子里依旧将谢梧桐两母女排除在外。
这就是一个宗族村子的特点,绝对不允许有外姓人进入村子。
而只要不是村子里的人,死活与他们无关。
姜停咳嗽一声,让下方的村民们都安静下来之后,才淡然说道:“我知道你们的意思,可谢梧桐两母女从小就养着我,对我的好,与你们一样,在我眼中,她们与你们没有什么不同。”
姜涛依旧不甘心说道:“可那是三十五两啊!”
姜停说道:“三十五两?多吗?在你们眼中,三十五两真的多吗?”
“这……”被姜停看着,姜大顺有些不知道如何说了。
在场的各位也是如此。
如果说三十五两难赚,那他们摆摊两天就差不多赚够了,这钱就好像不是钱一样,是随手就可得的普通物。
可要说不难赚吧,少了姜停,他们可能要十年八年才能赚到这三十五两。
所以每个人的脑子都矛盾了。
姜停淡然说道:“你们可以放心,三十五两在我这里,就只是九牛一毛而已,我说过要带着下河村富起来,自然不会食言。”
众人都期盼的看着姜停。
姜大顺雀跃问道:“小叔公,是不是又可是开始摆摊了?”
姜停立刻摇头:“不,摆摊的生意不能做了,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,我有另外一个赚钱的办法。”
姜大顺来了兴趣:“什么办法?”
姜停看了看坐在一边的姜有福,微笑道:“我让有福帮我做了一个摇篮车,那摇篮车现在已经被县城童老爷收走了。”
姜有福吃惊,虽然对那新奇的玩意多少有些好奇,但他却是知道摇篮车的制作原料,都是一些竹子木头而已。
这样的东西,能够入童老爷的眼?
所有村民都互相对视,不明白摇篮车是什么东西。
姜停摆摆手说道:“你们不需要知道摇篮车是什么,你们只需要知道,摇篮车很赚钱,等销量打开了,可能会让你们成为梦寐以求的有钱人。”
众人哗然了,眼光炙热。
姜大顺问道:“小叔公,那我们需要做什么?是要摆摊那样出去外面卖吗?”
姜停摇头:“这个后面说,现在大家只做一件事情。”
“砍竹子和树木。”
众人都满脸不解,这不就是做苦力吗?
姜停伸出手说道:“一天五十文钱,谁要是不愿意做的,可以现在离开。”
一天五十文,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极好的工作了。
毕竟外面做苦力一天也不过十几二十文,而且还时时刻刻被监工看着,要是做不好,就要挨打挨骂。
他们可知道,跟着姜停做事,基本上不会被姜停打骂,这和外面比较,就足以让他们心动。
姜涛站起来问道:“小叔公,我想知道,明明我们能一天赚十五两银子,为何现在要去做五十文的工?”